寺库被立案调查敲警钟
失口碑丢诚信得不偿失
不发货也不退款吐槽缠身的寺库仍在大促。
网购了商品却不见发货,申请了退款又收不到账,而且一等就是好几个月。近一年来,有关寺库公司的此类投诉不断。据本报报道,2022年1月至10月底,北京市消协96315热线登记涉及北京寺库商贸有限公司投诉高达3343件。目前大部分投诉没有得到解决,有关部门已就寺库公司涉嫌违法违规及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立案调查。
曾经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如今却风波不断、投诉暴涨,奢侈品电商平台寺库的命运轨迹令人唏嘘,并再次引发奢侈品到底该不该做电商的行业讨论。无论用户诉求和销售模式是否匹配,不管平台本身遇到了何种困境,都不是商家先拖延发货、后拖延退款的理由。不发货是有而不发还是压根就没有货品?前者性质已经够恶劣,如果是后者,无异于欺骗。目前寺库北京总部已搬空,虽然寺库方面回应正常办公,但这家公司显然面临经营窘境。平时不能给消费者挖坑,此刻更不能让消费者为其填坑。
双11期间,寺库公司被立案调查,既是及时提醒消费者谨防上当,也是给大促中的平台和商家敲一记警钟:别玩不发货也不退款之类的“无赖”把戏,失了口碑,丢了诚信,离倒下那一天必不遥远。寺库被立案调查,不在于它所经营的奢侈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而是诚信的的确确出了问题,没把消费者的权益保障当回事。任何一个企业,无论是做电商还是线下,无论做普通商品还是奢侈品,都要明白一个道理:诚信永远是最好的保值品,是企业在风起云涌的市场中健康发展的定盘星。
相比寺库平台的“直接赖账”,其他电商大大小小的套路可能更加隐蔽,也更具有迷惑性。历年双11购物季,最让消费者反感的莫过于价格明降暗升、次品冒充正品、质量货不对板;商家单方面取消订单、延迟发货、换货困难、将商品价格藏进邮费等,也屡受诟病;随着消费新潮的兴起,物流单号作假、直播带货翻车乱象更屡屡发生。这几天,许多APP的封面广告都通向双11大促,五彩缤纷的页面上处处是优惠券和红包雨,但点进去很可能掉进这些五花八门的陷阱。
在点名寺库的同时,北京市消协也发布了消费提示。消费者除了“货比三家”之外,还要擦亮眼睛,尽量选择信誉好、口碑佳、售后服务有保证的商家,切莫一味贪图低价而忽视了商家的信誉和售后服务;商家无论大小,都要诚信经营,切莫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把最基础的诚信丢到脑后。只有永携真诚和信誉,才能与消费者共赴双11欢畅之旅,才不会成为消费者投诉的反面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