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指导各地深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编制实施生态环境重要规划,推进生态环境领域重大改革、重点工程和重要政策,开展相关重大专项工作,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涌现出了一批典型案例,现选编,供有关部门、地方在工作中借鉴。
在江西宜春,部分企业直到在市场准入、行政许可、融资、申请优惠政策等方面受到限制后,才惊觉环境信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已评为环境失信的企业,该怎么办?丢掉的信用,用什么办法才能挣回来?
“我们经过调研分析发现,大部分失信企业,对环境信用修复的有关政策了解不够,导致企业未能主动对失信行为进行纠正。还有一些企业,不知道如何进行环境信用修复,部分企业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一些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已经构成环境失信。”宜春市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员表示。
为了让企业失去的信用“可以重来”,切实保障企业权益,服务绿色发展,宜春市生态环境局积极主动跟踪企业信用修复需求,并给予耐心的指导和服务。
要修复企业信用,首先要知道哪些是失信企业,哪些失信企业符合修复条件。宜春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各县(市、区)生态环境局,对近3年因环境问题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进行梳理,并对企业环境失信情况进行分析。在深入了解企业环境信用修复需求后,对具备修复条件的,通过电话、微信、走访企业等方式,指导帮助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信用修复。对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一并告知企业信用修复政策及修复流程,引导企业主动对失信行为进行纠正,从而及时修复其环境信用。
在宜春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帮助下,华东诚通物流、江西通安汽车销售、江西拓泓新材料、万载新力纸业、万载森泰实业等企业及时修复环境信用,授权征信额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并顺利获批贷款。江西奉兴化工的失信记录在投标前顺利消除,最终成功中标标的额为200余万元的稀土萃取剂采购项目。
正是因为生态环境部门的及时、快速行动,让企业发展没有受到影响。而这样的案例,在宜春市还有许多。在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为了帮助更多的企业重塑信用,宜春市生态环境局从制度入手,优化信用修复程序,畅通信用修复渠道,印发实施《关于主动靠前指导帮扶企业开展环境信用修复的通知》《关于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实行环境信用修复“代办制”的通知》,推动企业从“要我守法”转变为“我要守法”。
对企业提出环境信用修复申请的,第一时间组织核实失信行为整改完成情况。若企业失信行为确实已经整改到位,便及时指导企业准备好相关材料,按照相关流程协助提交修复申请。为了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路,由之前失信企业现场提交环境信用修复所需材料并自行上传提请环境信用修复,转变为通过网络发送相关材料电子扫描件并提交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的生态环境部门,由其指定代办人员全程免费代办,为企业进行环境信用修复,实现了环境信用修复从“跑多次”向“跑零次”转变,极大节省了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和成本。实时掌握信用修复进度,对于审核不合格而被退回的企业,及时联系市信建办,了解审核不通过的原因,并协助企业有针对性地补充整理材料后再次提交申请。截至2022年6月,宜春市生态环境局共帮扶和引导100余家环境违法企业纠正失信行为,协助企业在信用信息平台上消除失信记录,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扫除障碍,帮扶案例获第三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奖。
除了以制度保障企业更快更好修复环境信用外,宜春市生态环境部门还把功夫下在平时,通过加强宣传,培育全社会守信经营的良好氛围。
宜春市生态环境局充分利用“服务企业接待日”、“入企听诉、帮扶宣讲”、“六五环境日”、发放宣传单和信用修复指南等活动,累计向800余家企业宣传环境信用修复有关政策。同时,积极在中国环境报、江西日报、信息日报等媒体上刊发环境信用修复相关进展和典型案例,有关经验被多地多单位学习借鉴。
宜春市生态环境部门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的叠加效应。在充分的帮扶指导下,企业进一步认识到环境信用的重要性,更加主动进行信用修复,避免“临时抱佛脚”造成损失。同时,企业守法诚信经营的意识得到了极大提高,有力推动了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