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化解企业因受行政处罚造成的限制贷款、招投标、申请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各镇(街)、相关企业对信用修复政策、信用修复流程的知晓度,帮助企业改善形象、重塑良好信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6月23日,威海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应急管理局)举办全区信用修复培训会,5个镇(街)信用修复负责人及存在行政处罚信息且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共计20余人参加培训。
会议要求,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着失信违法的成本不断提高,有关企业务必充分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珍惜重塑自身信用的机会,主动履行责任,及时进行信用修复。二要明确任务,加强宣传。目前,还有不少企业对信用修复工作不是很了解,认为履行完处罚机关下达的处罚决定书义务,违法行为就终止了,违法影响就消除了。只有在具体办理业务过程中受到限制,才知道需要进行信用修复。各镇(街)务必加强对本辖区信用修复工作的宣传解读,组织失信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培训,确保失信企业能够依法依规进行信用修复,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获得感,发挥信用惠民便企作用。三是源头防范,加强自律。各企业要加强内部信用管理,提高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这场信用修复培训会办到了我们的心坎里,受到行政处罚的这三个月,我们的日子属实不好过,现在签订合同前,合作伙伴往往都会先核查信用记录,看似仅仅处罚了500元钱,却对企业信誉造成极大影响,实际经济损失远超这500元。培训结束后,我们将立即准备信用修复承诺书、已履行行政处罚相关证明材料等,争取早日摆脱失信阴影。”某医药公司参会代表说道。
2022年3月1日,该医药公司因“销售药品未开具销售凭证”被威海经开区市场监管部门作出“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并在信用中国网站予以公示,该项行政处罚决定的公示给企业带来了不利影响,导致企业多次在商务合作时受阻。正当企业备受困扰时,6月21日,企业收到了威海市社会信用管理中心邮寄的“一封信”。原来,为强化便企服务,市社会信用管理中心通过筛查发现,该公司符合一般失信行为满三个月可申请信用修复的条件,便主动以“一封信”的方式向企业寄送了《信用修复提醒函》《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明白纸》《“信用中国”网站信用报告(免费)查询及下载明白纸》,提示该企业关注信用记录,树立良好形象;6月22日,经开区西苑街道办事处经发办的工作人员按照区级要求,主动联系企业,邀请其参加经开区信用修复培训会;6月23日,企业通过参加全区信用信用培训会,接受完毕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应急管理局)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现场信用辅导。市、区、镇(街)三级联动,创造了便民惠企新速度。
“按照‘涉及一般失信行为,最短公示期为三个月,最长公示期为一年;涉及严重失信行为,最短公示期为六个月,最长公示期为三年;涉及特定严重失信行为,按最长公示期三年予以公示,期间不予修复’的标准,我们强化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属地管理部门的密切交流与配合,为7家涉及疫情保障、17家受疫情影响较大且符合信用修复‘绿色通道’条件的企业,14家现存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失信企业进行了‘信用体检’,共筛查出19家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失信企业。今天,这些企业都来到了现场,接受了我们的集中辅导。培训过程中,我们围绕行政处罚信用修复政策、流程、典型案例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讲解,并现场解答企业信用修复疑问10余个,确保参会人员成为本辖区、本单位信用修复的行家里手,也号召参会人员争做信用修复政策的实践者、受益者、传播者。”区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道。
下一步,威海经开区将继续加强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工作落实,常态化开展“贴心式”信用修复培训,“全方位”宣传信用修复政策,为企业失信行为“打补丁”,护航企业行稳致远,助力优化全区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