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召开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座谈会,要求有序扩大试点范围,在现有试点地区基础上增加天津市、重庆市、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福州市和厦门市、浙江省承办亚运会的6个城市作为试点地区,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在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景试点结束后转为试点地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李建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推广使用数字人民币,有利于高效地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中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也对重塑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信用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胡志浩对本报记者说,自数字人民币试点以来,场景不断扩展,钱包开立数量和交易规模屡创新高,双层运营架构基本搭建成型。
助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李建伟说,在前期试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再次扩大11个试点城市,可以更快地获取数字人民币的推广经验与推广进程,尤其是在承办亚运会的城市进行试点,也有助于推进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胡志浩指出,数字人民币试点再次扩围,一方面能够提升数字人民币测试的广度,增加技术创新、场景创新、规则创新的深度,进一步检验数字人民币的系统性能;另一方面还能让更多、更广泛的用户和商户体验、了解数字人民币,拓展数字人民币群众基础,激发应用活力,进一步彰显数字人民币价值。
数字人民币的到来,将给金融领域和社会生活带来新变化。胡志浩表示,从宏观层面看,数字人民币高度契合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金融领域,双层运营架构能够激发商业银行、科技企业、政府部门的活力和创造力,充分运用不同机构的优势和长处,为B端和C端用户提供丰富的场景以及优质、多样化的产品服务,进一步减少金融排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从微观层面看,数字人民币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胡志浩指出,未来,数字人民币在B端和G端的创新也非常值得期待。
李建伟指出,但这同时也对与数字货币流通相适应的货币金融政策提出了新要求。具体而言,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货币流通背景下的货币供应与调控方式的研究,建立数字货币有效供给及调控的长效机制。加强数字货币流通背景下衍生金融产品的创新监测,研究数字货币流通背景下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及防范机理,防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数字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和要求的研究,超前建立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货币供应与调控机制。加强数字人民币与数字金融互动发展状态的监测,探索数字人民币流通的利率、汇率定价与形成机制,优化数字货币流通下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数字货币、数字金融与数字经济良性互动发展。
“未来,数字人民币可能会在法律法规、标准制定、技术创新、应用场景、风险防范等方面协同推进,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胡志浩如是说。
重塑我国社会信用体系
李建伟指出,数字人民币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重塑。
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对接法定数字货币运行机制,建设政府数字信用运行体系。从组织机构重塑、数字信用制度框架设计与对接、账户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加强与银行体系和新型货币供应机制的对接,加强政府数字信用体系法制化建设,推进国库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推进政府信用数字化,需要推进智慧政府、信息政府、数字政府工程,实现数字货币从央行、商业银行、市场主体到政府之间的有效划转与账户管理对接。应加强数字信用信息高速公路、存储设备、账户管理、分布式账户储存、风险可控、可追溯的数字货币支撑下的政府信用运行设施体系建设,夯实政府信用数字化基础。”李建伟表示。
二是对接法定数字货币运用优势,创新开发政府数字信用产品并构筑绿色政府信用体系。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政府信用产品,加快构建数字经济税收体系,促进数字货币、数字经济、数字税收良性发展等。
三是对接法定数字货币流通条件,积极探索数字税收、数字非税收入以及财政支出的数字化支付体系和监管体系。加快政府税收征管和财政支付运用体系的数字化进程,加快数字信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探索数字化信息化财政收支两条线监管模式等。
四是对接法定数字货币特性,加强数字政府信用法治建设。完善数字货币法律细则和政策体系,完善信用制度总体框架设计,依法规范管理法定数字货币信用信息数据等。